漫說中國龜文化
亮點黔西南 | 2013年04月11日 10:15:45 | 崔利軍
亮點黔西南訊 龜是世界上現(xiàn)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,屬爬行綱龜鱉目龜科。龜有兩大體系,一曰陸龜、二曰海龜。龜?shù)姆N類很多,司馬遷筆下就有北斗、南辰、五星、八風(fēng)、二十八宿、日月、九州、玉龜?shù)劝舜竺敚焕顣r珍《本草綱目》記錄了十五類龜,而“八王龜”為龜中極品。常言所說的烏龜屬陸龜,又稱泥龜、金龜。
因龜常出沒于雷雨天前夕的草澤溪谷之中,在生產(chǎn)力水平低下,巫蠱、讖緯之術(shù)盛行的農(nóng)耕社會,刀耕火種、以農(nóng)業(yè)立國的華夏先民便認為龜有“明于陰陽,審于刑德;先知厲害,察于禍福”[①司馬遷:《史記·龜策列傳》卷一百二十八(中華書局,1959年第1版)
②洪邁:《容齋三筆·十八鼎》卷十三(岳麓書社,2006年版)]①的神奇本領(lǐng),就假龜甲占卜吉兇,以求多福,這在“重鬼敬神”的殷商之際尤為突出。
此后,龜被視為吉祥、靈異之物,與龍、鳳、麒麟齊名,號稱“四靈”,譽為“神龜”、“靈龜”,成為長壽、富貴、勇武的化身。“龜鶴齊齡”稱道龜之長壽;金印龜鈕的藩王大印是龜富貴化身的象征;古戰(zhàn)場獵獵戰(zhàn)旗上用龜蛇形象繡成的玄武,則是龜勇武象征的見證。
崇龜、愛龜習(xí)俗發(fā)展演變而來的龜文化也滲透到時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歷史經(jīng)驗教訓(xùn)稱“龜鑒”;將帥掌控的虎符為“龜符”;乘龍快婿”叫“金龜婿”; 由王欽若主持編撰,刊行于宋真宗時的一部類書被命名為《冊府元龜》;鑄成于宋徽宗時期,象征“皇權(quán)”的十八鼎,有以龜浮雕圖案為表現(xiàn)主題的“倉龜大蛇蟲魚金輪之鼎”②;四川成都、云南昆明被稱作“相龜之地”┄┄。連姓名都沾上“龜氣”,唐朝音樂家李龜年、宋代詩人陸龜蒙就是其中之一。不僅如此,崇龜、敬龜之風(fēng)還漂洋過海刮到東瀛,日本國遂有了龜田一族。
元朝建立以后,時風(fēng)為之一變。在馬上奪得天下、“尊天敬狼”的蒙古統(tǒng)治者一方面加緊籠絡(luò)故宋士大夫,另一方面采取系列文化鉗制措施,加強思想控制,對宋人敬若神明之龜倍加打壓、貶斥,與“下三濫”等列。乃至青樓幫閑呼為“龜公”;“紅杏出墻”者,其夫被喚作“綠毛龜”┄┄,龜之聲名江河日下。“縮頭烏龜”、“王八蛋”, 從此成為罵人的口頭禪。
共有0條評論